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自然的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飾形狀的各種云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龍珠)的統稱。 普洱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印度也有分布。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普洱茶。按照 標準《GB/T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給出的定義,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這里講生茶,國標是這么說的: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緊壓茶。特別強調兩點:其一,干燥是日光干燥,也就是在太陽底下把曬干,其它任何的干燥都不能叫做普洱茶。其二,它是一個地理標志產品,產品必須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葉。綠茶的 標準《GB/T14456.1—2008》,按定義來說:大葉種綠茶是用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經過攤青、殺青、揉捻、干燥、整形等加工工藝制成。這里多了一道工藝 —— 攤青,也就是之前經常提到的萎雕工藝,并且少了云南兩個字,只有大葉種。這區別就大了,許多地區和 都有大葉種茶,而只有云南大葉種能生產普洱茶。也就是說云南大葉種既可以生產普洱茶,也可以生產綠茶,而其它地區的大葉種,是不能生產普洱茶的。再進一步說,雖然也有曬青綠茶之說,但它比曬青普洱茶多了一道工藝——攤青,也就是萎凋。經過攤青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才是綠茶,未經過攤青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就叫普洱茶。目前這兩種茶云南都有生產,顯然有些專家們把這兩個概念搞混了,才會有普洱生茶就是綠茶一說,也許他們連國標都沒有好好看一看就開口了。所謂萎調就是讓茶葉進行前期的發酵,還有蒸發水份。這樣可以減輕茶葉的苦味和澀味,改善茶葉的回甘,讓人后期喝起來比較潤。目前烘青、炒青,也就是咱們說的綠茶,普遍都采用萎調的技術。至于運用在普洱茶的制作上,現在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個人持反對意見。普洱茶的靈魂和最大的魅力就是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工對茶葉制作過程中的干預,也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茶葉本身的原味。讓茶葉在自然的環境中自然的轉化,變化成不同的滋味,這才是普洱茶的真諦。如果增加了制作過程中的工序,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普洱茶從新到老的整個轉化過程,并且改變普洱茶茶葉的韻味。讓普洱茶本身明顯的地域特性弱化,失去了普洱茶最有價值的部分。當然如果從推廣的角度來看,這也未嘗不可。畢竟它將茶葉的口感改變,適合更多人群的口味了,不過在售賣時還是應該標明清楚,讓茶友自己選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綠茶的分類有多種,可以按茶菁來分;將其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說綠茶,經常會聽到一些術語,諸如品種香、季節香、地域香(也叫產地香)、工藝香(或者是制作香)等等。綠茶有如下香氣:毫香型:有白毫的茶葉鮮葉,嫩度在一芽一葉以上,經正常制茶過程,干茶白毫顯露,故還沒干活沖泡時這種茶葉所散發出的香氣叫毫香。如各種銀針茶就具有典型的毫香,部分毛尖、毛峰茶有嫩香帶毫香。嫩香型:鮮葉新鮮柔軟,一芽二葉初展,制茶及時合理的茶多有嫩香。具嫩香的茶有各種毛尖、毛峰茶等。花香型:相對而言,具有花香型的綠茶并不是很多,如桐城、舒城小蘭花、涌溪火青、高檔舒綠等都有幽雅的蘭花香。清香型:鮮葉嫩度為一芽二三葉,制茶及時正常。清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純、清正、清鮮等。
云南大葉種曬青茶葉可以長期保存,沒有具體保質期。大葉種曬青茶屬于普洱生茶,其存儲方法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