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里研磨后沖開水喝的養生茶飲品。擂茶在我國華南六省都有分布,到現在還保留著擂茶這種古樸習俗的地方有: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的新竹、苗粟等地;湖南的安化、桃江、益陽、鳳凰、常德等地。??各地的擂茶有著各自的習俗,不過至今也不清楚這種習俗是從什么時候幵始流傳的。各地擂茶的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上差別特別大,按照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擂茶兩大類,比如福建西北部的民間擂茶就是用茶葉和適量的芝麻放置于陶制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細末后,加滾幵水制作而成的。??而廣東的清遠、英德、陸河、揭西、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擂成粉末后,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后旋轉研搗,再加入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幵水沖泡制作而成的,非常清香可口。擂茶可以說是特制的飲料,其制作與風味也別具特色。??“擂”茶的主要用具就是擂棍和擂缽。前者一般是取一根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用的雜木,長短在2到4尺不等,上端刻環鉤,用以系繩懸掛,下端刨圓,便于擂轉;后者乃是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從而形成細牙的一種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臺狀。而擂茶的基本原材料就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的時候也會加些青草藥。??茶葉其實不一定全是茶葉,除了采用老茶樹葉以外,更多的是采摘野生植物的嫩葉,如清明前的山梨葉、大青葉、中藥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種類不下十余種。擂茶還可以添加一些細葉金錢、艾葉、小葉客食碗、班筍菜、黃花、薄荷等,同茶葉一起擂爛,切碎后,放入缽內由開水沖熟;難熟的,放入鍋內煮熟,同開水一起沖入缽內,就會制作出有藥物作用的茶,有祛風寒、消暑氣、清火 的 。??客家人非常的熱情,他們大多以擂茶來待客,待客>的擂茶可以分為葷素兩種。招待吃素的客人飲用的擂茶,是加花生、豇豆或黃豆、糯米、海帶、地瓜粉條、粳米粉干、涼菜等原材料的;招待吃葷的人飲用,則是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甜筍、香菇絲、煎豆腐、粉絲、香蔥等配料。??客家人在南遷過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風飲露,歷盡千辛萬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使他們逐漸養成一種堅軔耐勞、向外發展、敢于冒險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給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尋找新天地的原動力。擂茶的品格與客家精神有某些相通之處。??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風霜雨雪;品之,呈優雅閑適之情,增粗獷豪邁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寶,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種飲食文化,無不是生活哲學的一種詩化,一種啟迪。所以說,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的功能。
有相似疑問未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