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茶[brick tea] 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 蒸壓茶 俗稱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外形相磚一樣的茶葉,它也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是用各種毛茶經過篩、扇、切、磨等過程,成為半成品;再經過高溫汽蒸壓成磚型或其他類型的茶塊。磚茶是以優質黑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和發花工藝產生冠突曲霉,其湯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氣純正,獨具菌花香,長期飲用磚茶,能夠幫助消化,有效促進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理 作用。因而,在西北地區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并列,成為西北各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我國有六大基本茶類,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緊壓茶等則是在六大茶類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而來的,而磚茶是緊壓茶中的一種。 磚茶主要是用黑茶作原料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的,如云南產的緊茶、小方磚茶;四川產的康磚茶;湖北產的青磚茶(又名洞茶),湖南產的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等等。也有用紅茶為原料做成的紅磚茶,俗稱米磚茶。 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有所不同。如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米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筑造成型。在磚茶的壓制技術中,汽蒸漚堆是芙磚壓制有工序,同時它還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即讓黃霉菌在其上面生長,俗稱“發”。茯磚茶以有較多的金黃色的霉花為上品,霉花越多質量越好。 花磚、茯磚、黑磚、青磚等磚茶,外表形狀平整,四角邊緣分明,厚薄大小均勻,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滋味淳厚。康磚茶的外形為圓角長方體狀,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緊茶外觀烏潤,湯色橙紅,香氣清正,滋味淳厚。小方磚茶外表灰黃,湯色黃明,香氣平和,滋味濃厚微澀。紅磚茶四角平整,磚面色澤油潤烏黑,湯色深紅,香氣高淳,味道濃。 磚茶內地不多見,主要是供給邊疆兄弟民族飲用。《唐史》就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記載,表明我國邊疆的少數民族也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由于他們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磚茶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須拼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磚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間,風靡于清末,是我國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甘肅等西北少數民族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為日本、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等 和地區所喜愛。 由于邊疆少數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故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磚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并列,成為西北各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因此,歷年來我國生產的磚茶以邊銷為主。 磚茶根據原料和的不同,可以分為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米磚茶、青磚茶、康磚茶等幾類。 黑磚茶,又被稱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壓制而成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厘米。磚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紋圖案清晰,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略帶松煙的香味,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中微帶些澀味。每片磚凈2公斤。 花磚茶,產于湖南省,由歷史上的“千兩茶”——花卷查改胡子而成。茯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規格為35*18.5*5厘米。磚面平整,棱角分明,花紋圖案清晰,色澤烏黑法潤;內質香氣純正,稍帶松木煙香,湯色紅換,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微澀。制造工藝與黑磚基本相同。 茯磚茶,也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經壓制而成的長方磚形茶,由于茯磚茶的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工序——發花,使得茯磚茶的品質茂盛的金黃色的菌落,俗稱“發”,生長的越多,代表茯磚茶的品質越好。特制茯磚茶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且有黃花清香,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磚茶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濃。 米磚茶,使以紅茶的片末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棱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厚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青磚茶,又稱“川字茶”,是以湖北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成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勻,磚面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明亮,具有青磚茶特殊的香味,品飲時無青澀感覺,葉底粗老呈暗褐色。 卡規磚茶,產于四川省雅安、宜賓、江津、萬縣等地,她以四川邊茶中的南路邊茶味原料經壓制而成。磚面色澤為棕褐色,內質香氣純正,湯色黃紅,葉底較為粗老,呈深褐色且較為發暗,滋味醇和尚濃。 產量較大的有湖南的茯磚、黑磚、花磚及湘尖、湖北的老青磚。四川的康磚、金尖、方包、云南的緊茶,廣西的六堡茶。 磚茶一般不是用茶的嫩芽葉加工制成的,而是用老樹葉加工成的。磚茶的氟含量比其他茶類高。雅安磚茶含氟量每千克為543-586毫克,益陽產的磚茶為每千克365—400毫克,是綠茶、花茶的幾十倍、幾百倍。 長期大量飲濃茶,會引起蓄積性氟中毒。少數民族地區飲用水氟含量低于1毫克/升,但牧民飲用的“磚茶”氟含量高達1000毫克/千克左右。成年牧民平均每天飲5升水,其中大部分是奶茶和濃茶,兒童的飲茶量也很大。對2290名8-12歲蒙古族兒童的調查發現,90.14%的兒童患有氟斑牙,10%的兒童患有重度氟斑牙。 飲磚茶的蒙古族人群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比漢族人群高17%。可見,牧民長期大量飲濃茶和奶茶是引起氟斑牙、骨質疏松、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1995年,專家們對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藏族、漢族的氟中毒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證實,當地的水源含氟量低。但藏族牧民和長期大量飲用磚茶,成人每天攝氟量達12.46毫克,青少年為6.56毫克。 藏族牧民攝人過多的氟,會導致慢性中毒。藏民們認為,磚茶喝得過量、過濃感到頭昏、手足發麻、抽搐、四肢關節痛等。當地嗜茶藏民和青少年中,氟骨癥、氟斑牙的發病率高達73.5%、51.2%。當地沒有飲磚茶習慣的漢族成人和青少年沒有一例患氟骨癥或患氟斑牙。 經專家們計算,藏胞每人一年平均飲用10.77千克磚茶,每天飲用29.3克。按照磚茶氟含量為426毫克/千克計算,藏民每天飲用磚茶可以吸收12.5毫克的氟,是安全劑量的3倍多。 專家點評: 一、 首先從外型看來條索細長,條形較完整,應是4—5級毛茶底料,干茶色澤棕褐色,散發少許油光,聞起來干茶有樟香,所以氣味稍帶生刺味,茶磚邊緣有風化跡象,量為250克。 二、 鑒別普洱茶品質最重要的依據是開湯試泡,主要是觀湯色品滋味,看葉底。從茶磚上取下約10克樣沖泡。 1、 湯色顯粟色,較清澈,茶湯透氣,有極少微小懸浮物 2、 茶湯口感有明顯樟香味,略帶澀感,茶湯爽滑,回甘明顯,生津強,水性稍薄 3、 葉底色澤暗褐,較勻亮,花束較少,葉質較柔軟,捏起來有彈性。 云南思茅地區產的青磚,生餅干倉,陳期約為30年左右,但該茶儲藏條件不是太理想,造成有雜味,非常可惜,故只能稱為中品。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優品每塊(250克)價約為1萬元。但這塊磚因有缺陷之處,故價格約為7000元/塊左右。不過隨著收藏年數的增加,這塊茶磚的價值也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茶磚要用一個鈍器(錐子也可以)把茶磚撬成小塊,約20克,放入杯中即可,不過沖泡普洱茶要洗茶兩次,第三次沖泡的才可以喝。
1.茶刀+茶盤=一次性撬好多=省事=入茶葉罐=搞定啦。這是我個人喜歡的搭配,可以一次性多撬一點,再裝到臨時的茶罐里面。撬的方向要注意哦,是從側面一大片一大片地分開。裝罐的時候,大片的放在底下,不小心弄碎的放在上面,先碎的泡掉。2.茶針+茶盤=泡多少撬多少如果你是喜歡撬一點喝一點,那茶針比較適合你。撬一次的量,茶針最合適。如果是茶刀,那會撬下大塊大塊的還很多很多的。茶針撬的方法如圖。建議買不銹鋼制的茶針。木制的茶針沒有什么用~之所以選用茶盤因為這樣就可以直接倒茶葉入壺啦。注意事項:盡量不要讓手過多的接觸茶。所以茶盤一倒,茶針或者茶刀輔助一下,茶葉就入壺啦。當然,如果專業的一點,當然要用茶匙倒茶入壺啦。
茶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分散后進行泡茶: 1、用專門的普洱刀一層一層的切; 2、用錘子砸!緊壓茶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一天也離不開的東西,由于飲食習慣問題,那里的當地人,每頓飯都要飲茶,就像我們每頓飯都要吃菜一樣。他們就是拿錘子在大塊緊壓茶上砸下一塊來,然后去煮。 3、把大塊緊壓茶放到鍋里隔水蒸,緊壓茶被熱水汽蒸透之后,就自然散開了。 茶葉做成茶磚,主要是為了運輸方便,歷史上的普洱茶,主要依靠“茶馬古道”,運往牧區銷售,而茶馬古道因道路艱險,無法行車,只能依靠獸力馱運。因散茶松散,同樣重量的話體積較大,每匹牲口馱運的重量較少,而運費是按重量計算的,為了增加運輸效率,增大一次馱運的利潤,逐步就產生了緊壓茶。作為一個馬幫來說,馱運緊壓茶可以比馱運散茶多運輸大約30-50%。
霜桑萊磚茶制作方法如下:1.采葉和處理以采晚秋桑樹中上部無污染、無病蟲害的葉片為好。2.裝籠將切好的桑葉抖松,不讓其粘貼在一起,裝入事先鋪好干凈紗布的蒸籠內,厚度在5-7厘米之間,以能均勻受蒸為宜。3.蒸青鍋內放清水,燒開后,將蒸籠放在鍋內蓋嚴,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氣后,根據蒸具密閉程度改用小火蒸2.5-5分鐘,揭開蓋查看,以桑葉軟熟保持鮮綠為好,立即出籠倒入干凈的容器內攤晾。燜蒸后立即驅散蒸汽是關鍵。蒸青過程中氣味呈現出淡淡的清香時起鍋攤放才會使桑葉茶沖泡時的青味少。蒸青時間一定要掌握好,時間短,青味沒有蒸出,澀味重,湯色偏綠;時間過長,桑葉燜成黃色,顏色不好看,營養損失多。4.干燥將揉搓好的桑葉放入熱鍋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動,使水分盡快蒸發,至大半干時改用小穩火使水分進一步蒸發、均勻一致;至桑葉趨于干燥時,再用大火,并急速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然后迅速撤火。要隨時注意,當手捏不粘、手捻發脆,眼看葉脈呈蟹殼黃色、鼻聞具有清香味、品嘗辨味適當(焦而不生),即為成品,迅速撤火。5.攤涼過篩將制成的桑葉茶迅速倒入干凈的容器內(不要用塑料容器)攤涼,冷卻后用適當的篩子篩去過細的碎末。
磚茶的沖泡方法: 1、撬茶:先用茶刀或茶錐從磚茶的邊緣撬開,順著茶葉的紋路慢慢將磚茶一層層地撥開,注意保持磚型的完整性,以便于包裝存放; 2、投茶:取5-10克磚茶放入蓋碗中; 3、洗茶:蓋碗中沖入煮開的沸水,稱為 泡茶,一般情況下 泡是用來洗去茶中灰塵及讓茶葉遇水溶開,因為 泡不能喝; 4、倒掉 泡:將 泡迅速倒掉,避免茶味被過度洗走; 5、洗杯: 泡茶可倒入茶杯中,將茶杯洗洗之后再倒掉,稱為暖杯; 6、第二泡:再沖入沸水泡茶,從這一泡開始就可以喝了; 7、出湯:磚茶泡一定的時間后,將茶湯從蓋碗中倒入公道杯; 8、分湯品茗: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倒入小茶杯中,便可品嘗。 磚茶,又稱為蒸壓茶,是緊壓茶的一種。主要以黑茶為原料,經蒸壓成型制作而成,因外形像磚頭,而稱為磚茶。以黑茶為原料的磚茶有云南緊茶、云南小方磚茶、四川康磚茶、湖北青磚茶、湖南黑磚茶、湖南茯磚茶、湖南花磚茶等。此外,還有以紅茶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紅磚茶,也叫做米磚茶。 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等磚茶,外形平整,四角分明,厚薄大小均勻,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滋味淳厚。 康磚茶外形呈圓角長方體狀,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 緊茶外觀烏潤,湯色橙紅,香氣清正,滋味淳厚。 小方磚茶呈灰黃色,茶湯黃明,香氣平和,滋味濃厚微澀。 紅磚茶則四角平整,磚面色澤油潤烏黑,湯色深紅,香氣高淳,味道濃。
有相似疑問未得到解答,
磚茶屬于堿性 但凡是茶都是堿性的
磚茶經過發酵緊壓,其防潮性能特別好,很便于運輸和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