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一級茶有多x千克 ,二級茶有x/2千克
一級茶每千克盈利24.8*0.125=3.1
二級茶每千克盈利16*0.125=2
由題意:
2*0.5*x+(2/3)*x*3.1=460
x+6.2x/3=460
x=150
答:
茶葉批發市場分兩種,一種是源頭產地批發市場,一種是城市綜合批發市場,兩種批發市場功能不同,價格性價比這些都不同。源頭批發市場也分大型的和小型的,的茶園分布都比較廣泛,如浙江省半數的市縣都出產茶葉,讓農民去茶葉銷售光靠新昌松陽安吉等幾個大型的批發市場肯定是不方便的,所以各市縣,甚至有的鄉鎮都有茶葉收購市場,然后集中匯流到幾個大型市場往外發貨。這些源頭批發市場的特點是,品種相對單一,價格實惠,沒有虛套的天價,茶葉都是以實體展現 一分價格一分貨是能對比出來的 ,缺點呢有些是毛茶或者精選不夠,茶種單一,路途也不是很方便,還有一個呢,茶葉等級太多,也許會挑花眼。綜合批發市場大都在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其實綜合批發市場也可以分成兩類的,一類是以批發為主的市場,一類是以零售為主兼顧批發的市場,說穿就是零售和批發的性價比不一樣,甚至會差不少,如杭州轉塘的茶葉市場和解放路的茶葉市場,同等級的茶葉也許價格會相差許多,一個批發為主,一個零售為主。至于這么樣挑選呢是人見人愛,每個人都觀點都不一樣,不要說是不同的茶種之間,就是同一把茶葉 在同一市場讓不同的茶商去分辨都有不同的效果 。我個人是以龍井綠茶為主的,就通俗的說一點自己經驗上的挑選標準,首先是新鮮衛生 這是前提條件,茶葉作為食品飲品我是不相信普洱那套越陳越好的鬼話神話的,然后按照色香味形完整性等方面去衡量,色活香濃味不苦 形態完整茶碎茶末茶毫少,最后一個茶葉開湯很重要,茶色明亮透亮,不管是綠茶紅茶都一樣,因為喝茶喝的是水溶性的營養成份 醬油湯米湯這種我個人不喜歡。
這茶,我仔細的看了幾次,從來沒有那么多次會去看茶葉,現在還在猶豫中。本來我是自詡也算見多識廣的,這個茶葉急切間卻想不起來 ,幾個綠茶中的大類都不是,我知道是烘青工藝,沒有揉捻,就兩道烘青,具體叫什么茶,叫不出來,江浙皖的一些名茶都不像,龍井碧螺春排除,炒青松蘿揉捻過也不是,瓜片猴魁等級不是,雀舌竹葉青不是芽級,看了幾次感覺像蘇南地區的白茶,和天目湖白茶的工藝類似,屬于那里周邊的茶葉,但是采摘和肥壯又似乎不及。你說今年的茶葉價格比往年便宜,這句話好像也有點印證我的猜測,就是過高的價格,或者說一直在我的了解里面江蘇白茶的價格是高估的,性價比不及浙江松陽新昌那些大眾市場的茶葉。由于的影響,消費不足和一些企業工廠經濟的延誤,對高檔茶葉的價格和數量影響很大,特別是性價比不高的帶產地大師茶王這些有高附加值的,而相對一些更大眾化價格的批發市場來說,今年由于受影響 前期的高檔茶采收不及,能投放市場的數量比往年少,另外一個是去年的秋旱和今年的暖冬,茶葉發芽參差不齊,高檔茶也是減產的,所以茶葉反而比往年提高了百分之十幾。經濟的遲滯,對一些虛價的茶葉影響會不小,我常年是在杭州西湖茶區的,今年比往年來說,不但產量減少了百分之二十 ,本來那些公司的收購量也大幅減少 收購價格更是降低更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里琵琶女自敘身世,說年輕時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但是后來又老大嫁作商人婦。那么怎么又飄落江湖呢?“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琵琶娘子的丈夫是個茶商。茶商去哪兒買賣茶葉?詩里交待很清楚,是“浮梁”。這里所說“浮梁”就是現在所說景德鎮。清代道光年間所作《浮梁縣志》說“浮梁地屬古番,至唐為縣,始曰新平,改曰新昌,再改曰浮梁。”景德鎮制瓷大放異彩是在宋代真宗時期。《浮梁縣志》記載,“宋真宗遣官制瓷,貢于京師”。也就是說在宋真宗之前景德鎮制瓷雖然歷史悠久,但發展的都是民窯,而宋真宗時才開始有官窯制瓷。而宋官窯在景德鎮創燒的“青白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景德鎮的瓷土可以修胎時精工修致薄胎。在薄胎坯上先刻花,再施青白釉,刻紋深處就釉厚,釉色藍綠。而刻紋淺的地方因為釉色薄而釉色偏淺綠或白色。這樣燒制出來的瓷器因為白里顯青,所以又叫“青白瓷”,也叫“影青”。因為瓷器貢于京師,“應官府之需,命陶工書建年 ‘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知有景德之器矣”。“景德”是宋真宗的年號。后來因為景德鎮燒制的青白瓷得到了宋真宗青睞,于是宋真宗就把年號“景德”賜給此地為鎮名,景德鎮因此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宋會要輯稿》記載“江東東路饒州浮梁縣景德鎮,景德元年置”。從宋始制瓷業在景德鎮得到大力發展。除了瓷土的原因之外,景德鎮制瓷能得到大力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昌江。再好的瓷土也需要無雜質的水來拌和成坯。而且昌江各支流流經之處多是制瓷原料和燃料產地,方便運輸又減少人力耗費。處于水系發達地區的景德鎮自唐宋以來都告昌江水道形成銷售路徑:自上可達祈門,自下入鄱陽湖經贛江轉至廣東,還可自鄱陽湖經九江轉長江內銷或外銷。古詩中描寫景德鎮制瓷發達,水運繁盛的景況非常生動: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正是因為有這樣暢旺的水系,成就了從古至今的景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