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品牌的“天花板”級西湖龍井就產自這里,千方百計地躋身于“核心茶區”,如八馬獅峰龍井,采的茶葉距離“十八棵乾隆御用茶樹”約30米,真的算是千里挑一。
本人個人的網購經驗和其他茶友總結每款茶推薦三個品牌:
1、龍井茶:西湖牌、獅峰、梅府茗,
2、碧螺春:三萬昌,憶福堂,吳裕泰,
3、黃山毛峰:謝裕大,微六,微將軍
4、六安瓜片:徽六,謝裕大
5、太平猴魁:猴坑,六百里,謝裕大
6、紅茶:正山堂、歷口、天之紅
7、鐵觀音:華祥苑、八馬、鳳山
8、茉莉花茶:吳裕泰、張一元,春倫
9、普洱:大益、陳升號、中茶
1、洞庭碧螺春
想喝碧螺春,千萬別跑到湖南洞庭湖,謬之千里。
洞庭碧螺春來自蘇州。
在太湖中有兩座小島,西邊的叫西洞庭山,東邊叫東洞庭山,洞庭碧螺春就生長在這東、西兩山之上。
?
碧螺春的辨識度極高,即便是不懂茶的也能一眼分辨出來。
茶葉條索緊結,卷曲成田螺的樣子,所以叫作碧螺春。
?
制作的時候相當費工夫,據說一斤上等的碧螺春,要六七萬顆茶頭才能做成。
沖泡后香氣撲鼻,白云翻滾,當地人稱此茶為“嚇煞人香”
2、西湖龍井
單論“綠茶之王”,杭州的西湖龍井有舍我其誰的氣概。
其實杭州并不是傳統概念中“高山出好茶”的地方
杭州的海拔只有一兩百米,溫差并不算大,但其地理位置很特殊。
?
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突然就變得濕潤、多霧起來,氣候不是高山勝似高山。
這些霧氣和錢塘江上氣流匯合,在杭州附近的茶園上空回旋交融,給茶樹生長提供了極佳的條件。
自古杭州西湖龍井就是風雅之物,深受文人、士大夫們的贊譽。
相傳乾隆下江南的時候,專程赴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
西湖龍井貴為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產區約14.4平方公里,僅占龍井茶產區的2%,
而獅峰山、龍井村、等核心中的核心,產區只有4.5平方公里,面積僅占0.6%
?
一些品牌的“天花板”級西湖龍井就產自這里,千方百計地躋身于“核心茶區”,如八馬獅峰龍井,采的茶葉距離“十八棵乾隆御用茶樹”約30米,真的算是千里挑一。
?
?
3、武夷巖茶
武夷山的茶是烏龍茶,這是一種半發酵的青茶
融合了綠茶與紅茶的優點,口感上帶有各式各樣的花香味。
武夷山屬于丹霞地形,地理環境極為復雜,植被多,巖石多,礦物質多,產出的茶有“一巖一茶”的美譽。
?
也就是說,武夷山的茶,幾乎每一顆茶樹的味道都有差別,武夷巖茶甚至自己內部就能評選出“四大名茶”
知名度最高的當然是大紅袍了
?
花香濃郁持久,茶湯是迷人的橙紅色,喝起來非常的溫和,適合一年四季飲用。
4、安溪鐵觀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安溪鐵觀音也是烏龍茶。
安溪的烏龍茶有別于武夷巖茶的“巖韻”,以輕盈、甘爽見長。
湯色金黃清澈,也有著花果香,味道悠、活、雅,被好茶之人稱之為“觀音韻”
?
得自己品了才知道
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5、祁門紅茶
徽商做茶葉生意由來已久
清光緒以前,安徽祁門是不產紅茶的,只生產綠茶。
但徽商見紅茶暢銷多利,又便于保存運輸,鼓動茶區茶農仿制當時知名的江西“寧紅茶”
?
祁門紅茶由此誕生,自然環境優越的祁門茶葉產區,做出來的紅茶品質極高,成了暢銷的好貨,遠銷多國。
所謂:“群芳最,祁門香”
沖泡后茶湯紅亮,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
?
入喉后有明顯的甜香,細品又有玫瑰花香、蘭花香,被稱之為:祁門香
西湖龍井 是我國的 名茶,產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云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云、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于獅峰的品質為 。龍井素有“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獅峰龍井屬于高檔次。
獅峰龍井最大產地龍井村,因盛產 西湖龍井茶而聞名于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云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西湖龍井茶位列名茶之首,茶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堪稱“四絕”,西湖龍井茶有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五個核心產區,以獅峰為上品,且以“明前茶”為上乘珍品,為國宴級別之賀禮。獅峰龍井以喻有“天下 茶村”的杭州龍井村、翁家山村為主產地。
西湖龍井是綠茶,屬于涼茶。
西湖龍井屬綠茶,產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塢、云棲、靈隱一帶的群山之中。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潤常流。
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于茶樹的生長發育,茶芽不停萌發,采摘時間長,全年可采30批左右,幾乎是茶葉中采摘次數最多的。
據了解,[來自東方的禮物]茶酒禮盒中包含一罐小罐茶鑒賞系列獅峰龍井茶、兩瓶五糧液經典五糧瓊漿以及兩只精致的瓷包銀杯。其中,小罐茶獅峰龍井茶源自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核心產區,并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井制作技藝傳承人盧江梅大師監制,采用純手工古法技藝精制而成,搭配“650多年的歷史沉淀,30余代匠心傳承”的經典五糧瓊漿,堪稱品飲文化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