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茶友“思彤”帶著他的一款熟普的圖片問懂茶帝:“這茶是我去年十月買的。我在遼寧沈陽,茶是存放在茶室的柜子里,存儲沒問題。茶是否發霉了?再看看茶質怎么樣。茶湯是第三泡,茶餅沒有任何異味、霉味兒。包裝上寫:配料日期09年,選料日期12年6月26日,出廠日期2015年?!?/p>
謝謝邀請,歡迎關注【懂茶帝】
把白霜當成發霉,可別冤枉好茶了!
前幾天,茶友“思彤”帶著他的一款熟普的圖片問懂茶帝:“這茶是我去年十月買的。我在遼寧沈陽,茶是存放在茶室的柜子里,存儲沒問題。茶是否發霉了?再看看茶質怎么樣。茶湯是第三泡,茶餅沒有任何異味、霉味兒。包裝上寫:配料日期09年,選料日期12年6月26日,出廠日期2015年。”
▲茶友“思彤”的熟普
嚯,這茶從配料到出廠還隔了不少時間,但既然聞起來沒有霉味,就應該不是發霉了。關于茶質的判斷,小懂請教了云南制作、研究普洱茶17年的資深人士鄧愛軍,鄧老師看來這款茶后說:“這款茶內飛上雖然寫了班章,但這款茶看起來并不像班章的料,我更傾向于是勐海雨水料發酵的,口糧茶水平。發酵技術很一般,?茶也比較新,因為越老的熟茶越通透明亮?!?/p>
“至于有沒有發霉,柿餅放久表明也會有白霜,熟茶和這個道理一樣,經過發酵后,在存放期間也會出現糖分析出的現象。在確定沒有霉變的前提下,通常這種白色物質的析出,我們叫‘起霜了’”。
▲柿餅的表面也有“白霜”
看來這款茶的確不是發霉了,鄧老師所說的“糖分析出”,也就是咖啡堿或者單寧晶體在普洱茶的儲存過程中,隨著陳化自然析出,并在茶的表面形成這種白霜的現象。那么如何判斷茶葉表面的白色物質是什么呢?
一般情況下出現白色的物質會是這三種情況:①部分綿紙粘在茶葉表面。普洱茶在存放過程中,由于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使得具有很強吸附能力的普洱茶包裝綿紙吸水,加上吸附了茶葉內的物質,在長時間的不翻動情況下,綿紙就會小面積附著在茶葉的表面。
▲儲存不當會使綿紙粘在茶餅上
②茶葉本身氧化酵素發生作用的結晶,也就是茶單寧析出在茶葉表面。在學術上稱這種現象為自然氧化作用,是茶物質逐漸氧化的結果,屬于茶葉轉化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③茶葉發霉。普洱茶在倉儲時,因為濕度太高等其他原因,發生了霉變。霉變的普洱茶,不論是茶餅表面還是撬開里面,都會有白色或灰綠色帶絮團狀物質附著在茶葉上面。
如何區分發霉和白霜
看外觀
發霉的茶可能有黃色或者白色的霉菌。黃色的霉菌和“”外觀相似,難以分辨。但從外形來看,霉菌是絲狀成片分布,而是呈片狀分布。霉變的茶體會發黏,葉間界面不清楚,茶色深黑。霉變過又干燥再存儲的茶,霉菌體干縮,形狀不規則,且色呈褐色。
▲顯微鏡下觀察的白霜
白色的霉菌又容易和“白霜”混淆,光看表面也很難分辨出來。不過它們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白霜一般只會在茶餅表面,如果茶餅打開后,里面還有和表面一樣的白色物質,就很有可能是發霉的茶。
聞氣味
發霉的茶,用鼻子仔細地去聞,會明顯感覺到有一股嗆人的霉味;如果是白霜,那么茶餅不會有嗆人的雜味,甚至是淡淡的陳香味。
▲發霉的普洱茶餅
如果你聞不出氣味的話,可以試著對著茶餅呼兩口氣再聞,因為人呼出的氣本身帶有一定水分和溫度,會讓茶葉發生作用,從而也散發出氣味??梢越璐藖砗唵闻袛嗖枞~是不是發霉了。
嘗滋味
這個方法是“犧牲”比較大的,如果你靠外觀和氣味還是分辨不出來,就只能開湯品飲了,這是對茶葉最后的感官判定。霉變的普洱茶喝起來會有酸、苦、雜、辣、霉等不良的滋味,基本上喝了就不想再喝了。
▲發霉的普洱茶湯會難以下咽
起白霜的普洱茶,基本和轉化正常的普洱是一樣的味道,陳香、順口,在口中很快化開,不會讓人有不適感。
親們,以后不要看到茶葉表面起來白色物質,就以為是發霉而把它處理掉哦。學會辨別發霉和白霜,也是在儲存普洱茶時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大家有必要學習一下,避免了好茶喲。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邀請專業人士為你答疑,歡迎關注我們哦!
80度左右
紅茶要用80度左右的溫度烘培。 把發酵適度的茶葉均勻搜集放在水篩上,每篩大約攤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篩放置吊架上,下用純松柴(濕的較好)燃燒,故小種紅茶具有獨特的純松煙香味。 剛上焙時,要求火溫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溫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動而造成發酵過度,葉底暗
查
芳香世家茶和HA系列水乳比較適合秋冬護膚,其中有糖類同分異構體和微生物酵母發酵精華,都是可以補充肌膚水分的。很多人在秋冬換季的時候皮膚會特別干燥,還容易起皮、卡粉。
而這套水乳搭配天然植物油,三大天然核心精華,合理配比,精心研制,帶來天然植物護膚體驗,溫和舒潤,潤澤保濕,改善肌膚狀態變差,彈性減少,肌膚失去光澤等現象,深層煥活肌底,改善細紋,平滑美肌,供給肌膚澎湃水能量,持續守護水感透潤的肌膚。
清透的水狀質地上臉之后很快就吸收了,滿蘊茶葉水搭配酵母菌發酵產物濾液,溫和持續為肌膚提供大量營養成分,令肌膚時刻光滑濕潤,同時改善肌膚暗沉狀態,使肌膚凈透勻亮、煥然一新。
乳液質地是偏向于輕薄柔滑的質地,良好的親膚性與各種植萃成分配合,,為疲憊、干燥的肌膚重新注入活力,同時幫助改善肌膚細紋,滋潤肌膚,緊實肌膚,使肌膚瑩潤柔嫩、健康有彈力。
八仙茶產于福建省詔安縣,屬小喬木大葉類,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春季萌芽早,冬季封園遲,育芽能力強,芽梢抽長快,節間長,茸毛短而少,芽頭較瘦小,梗細小,喜蔭濕,抗寒性較弱。高香耐泡,回味甘爽持久。適制綠茶和烏龍茶,香氣高,品質優。
綠茶和八仙茶是由同一種茶樹所生產出來的。最大的差別在于有沒有經過發酵這個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致使茶的顏色變深,但因此茶的澀味也會減少。這種兒茶素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八仙茶的多酚類。多酚類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兒茶素,都能夠影響各種酵素在我們體內的活性化。茶葉中所含有的兒茶素大約有一半會轉化為八仙茶的多酚類。因此,在兒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八仙茶多酚類的雙重作用之下,八仙茶就顯現出綠茶所沒有的各種功效了。
一般茶葉都要經過采摘、殺青(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序。
例如:
綠茶:采摘、殺青、揉捻、干燥;
紅茶:采摘、萎凋、揉捻、發醇、干燥
黑茶:采摘、殺青、揉捻、發醇、干燥
白茶:采摘、萎凋、干燥
黃茶:采摘、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這里就說一下烏龍茶吧,烏龍茶需要經過:采摘、曬青(或加溫萎凋)、涼青、搖青(做青)、晾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烘干,等工序。
1、采摘
采摘時要做到,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
不同生長地帶的茶樹鮮葉還要嚴格分開制造。
有人對茶鮮葉做了一個實驗:
1克鮮茶=112顆芽頭,
一次采摘一個芽頭,
1斤茶=500克×112=56000顆芽頭。
一泡3克茶需要一雙手在枝頭上采摘336次,
一斤茶需要采摘56000次!
喝一口茶,口中茶香縈繞,心里被感激包圍。
2、曬青
茶青采摘回來后,要將其薄薄的攤涼在地上曬青。
炎炎烈日茶農在辛苦的鋪曬鮮葉
3、搖青
當青葉靜置后,根據青葉的水分變化情況,就可以決定是否搖青了。搖青是制好烏龍茶的關鍵,通過外力造成葉細胞損傷,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誘發香氣。
茶農在烈日下手工搖青
4、殺青
其目的是利用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鞏固已形成的品質。
老農在燙熱的鐵鍋里翻炒茶葉
5、揉捻
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顏色,葉子受到擠壓會慢慢形成“顆粒狀”。一般都要經過三到四次的揉捻
6、焙火
揉與焙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階段。整個階段分為三揉三焙六個工序,揉與焙是反復相間進行的,各個工序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程序為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
當然不同的茶葉制作工序不同,每種茶葉都來之不易。
一些茶還需壓制塑性,一些好茶更是要經過多年的陳化口感才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