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里是“小桂林”,只要真的來到這里,看到1000多座呈線型排列的山林,綿延了20余里,才明白這個稱號真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嶺南明珠”之稱的英德,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文化產物:
“紅茶、綠茶之鄉”
“麻竹筍之鄉”
“廣東水泥之鄉”
“廣東石灰巖溶洞之鄉”
關于這個小城的美譽,還有太多是你想不到的。
?
英德既是美麗的,也是神奇的,更是天賜的福地。
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是一個山水愛好者,那么這里可以100%的滿足你所有的旅行幻想。
這里不是恩施,但是拍手叫絕的夢幻水上仙在這里也能看到。
?
這里不是江南,但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韻一個也不少。
?
這里不是桂林,但是寄情于奇幻山水的秀麗無以言表。
?
除此之外,飛瀑、峽谷、奇石、溶洞,茶文化,都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滅之作。
行走在英德的山水之間。
它的美,它的奇,它的幽,很難不讓人沉醉在它古樸秀麗的姿容里。
?
英德不算大,玩起來并不需要長篇幅的攻略。
你只需要,放空自己,全身心放松在這個天然氧吧就好。
?
英西峰林長廊
“南天 峰林風光”
知道英西峰林的人,都是資深的旅行愛好者。
但這里 算得上是一個景色與名氣不成正比的地方。
有人說這里是“小桂林”,只要真的來到這里,看到1000多座呈線型排列的山林,綿延了20余里,才明白這個稱號真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
?
這里也是廣東游程最長、景點最多的峰林走廊。
千姿百態的山峰,神秘莫測的巖洞,嶙峋怪異的巖石,變化無窮的云海,少不了竹林、農舍星羅棋布點綴其間......
穿行其中,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景色。
?
?
登島遠眺,云霧和光束模糊了山峰的輪廓,像是被暈染得恰到好處的水墨畫。
不會過于濃艷,又將意境點到,一時之間,不知到底是身處自然還是穿越到了哪首流傳千古的詩句中。
?
洞天仙境
“神奇的別樣世界”
洞天仙境位于英西峰林走廊大景區內。
它也被形象地叫作穿天巖,景如其名,就是一個溪流穿山而過的巖洞。
有光、有水、有地、有林,感覺像走入另一個世界。
?從藤修蔓垂的巖洞口蕩槳而入,回頭看,洞口形成一個天然的畫框,將山林和倒影框住,煞是好看。
穿過一段狹窄的地方進入到洞內,視野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山洞出現在眼前。
?
?
洞內有一片陸地,生長著茂盛的陰生植物,密密麻麻,樹葉婆娑。
陰暗的洞內被從天而降的一束光照亮,方才看得出它其實綠的層次分明。
一葉小舟,在清澈到透明的水上漂著,不仔細看,會恍惚以為懸在空中。
?
?
小趙州橋
“小橋流水人家”
小趙州橋其實就是在英西峰林徒步一端的一座石拱橋。
你要說它有什么特別的,還真不存在,只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橋,拍起照卻特別有味道。
石橋不大,呈半月型,跨在一條小河上,位于山野之間。橋身毫無修飾,沒有欄桿,甚至上面長滿了雜草和爬山虎,顯得古老、安逸、優美。
?
坐在橋上眺望遠處田園風光,水中倒影把橋和山全都映在水中,你可以盡情地在橋梁上流連發呆,這里只有寧靜。
要是想要拍照,建議你趕個大早來,那樣你就能捕捉到霧氣騰騰和陽光盡撒的整個過程。
時間的記憶,歲月的滄桑,浸滿了整個畫面。
?
?
峰林小鎮
“夢想照進現實”
來到峰林小鎮,仿佛來到動漫里的夏天。
蒸汽小火車緩緩行駛在喀斯特地貌的山群中,穿梭在蓮蓮荷塘中,微風拂過立有紅蜻蜓的荷尖。
?
?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穿過漫天花海,陽光正好,微風不燥,身后的熱氣球緩緩升起。
誰說現實中沒有童話,在這里就能看到兒時童話書里的浪漫世界。
?
彭家祠
“小布達拉宮”
彭家祠建在一個獨立的山上,面向西南,依山而建,東北為險要峭壁,山傍臨河,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村子規模不大,但是各種刻滿了歲月痕跡的古建筑有種別樣的美。沿著138步階梯登至山頂,上面有一個平臺,站在平臺上就能將整個峰林景色裝進眼睛。
不過,據說門票不算太劃算,所以當作是一個順便帶過的一站比較合適。
?
?
寶晶宮
“嶺南 洞天”
寶晶宮是廣東溶洞之最。
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寶晶宮溶洞輝煌氣派,面積很大,有三萬多平方米,最為驚喜的是,它還是三層立體的。
?
沿著石板路往前走,一幅幅美景呈現在面前,形狀各異的倒垂的鐘乳石、拔地而起的石筍,在五彩斑斕的燈光映射下分外妖嬈。
在有水的地方,這些鐘乳石、石筍、石幔被映在了水中,顯得更加魔幻。
它就這樣,靜靜地傾吐著歷史的滄桑,撰寫著漫漫的歷史長河。
?
逛完溶洞,還可以來玻璃橋體驗一下高空的刺激。
再或是就在天鵝湖溫泉度假酒店住上一晚,望著山景泡溫泉,橫掃一天的疲憊。
旅行嘛,就是放慢腳步,才能留有時間慢慢感受身邊的一切。
?
?
積慶里紅茶谷
“向往的生活”
這里稱不上是一個景點,但風景不比任何一個地方差。
還未走到茶田,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空無一人的茶園,彌漫著青草氣息和淡淡茶香,站在高坡朝下望,整個茶田仿佛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從山底盤旋而上,像一個個綠色的堡壘。
?
?
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在這住上一晚,晨風潤潤的,帶著一絲似有若無的茶香,刺激著塵封了一個晚上的嗅覺。
茶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成片搖擺起來,發出沙沙的聲響。
到這里品茶,買茶,觀景,散步,拍照,乃人生享受。
全州縣桂北農場有茶葉樹賣。
1、侗鄉風味酸鴨
侗鄉風味酸鴨選用侗鄉的自養的土鴨子,經過一系列的侗鄉特用腌制方法經過半年以上時間的腌制,從而制成侗鄉特有的風味的肉食品,是當地著名美食,一直是侗鄉用于招待貴賓的桌上佳肴。
?
2、三江侗族油茶
茶是廣西的特色小吃,最出名的油茶是三江侗族和桂林恭城,但沒有說那個地方特別好吃,因為做法不一樣,各有千秋。三江的侗族老鄉都是住在山腳下多,比較潮濕,油茶有祛濕的作用,因此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習俗,也是當地特色美食。
?
3、三江土臘肉
三江土臘肉,肉源來自山村農家,飼草與精糧喂養,不含任何添加劑和催長素,屬于綠色食品。加工精細,制作好的土臘肉,色澤嫩黃,肉質細嫩,香味爽口,肥而不膩,以其味美色鮮,風味純正而享譽四方!
?
4、三江牛肉干
三江縣山多地少,牧草豐富,適宜發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愛牛敬牛的優良傳統,以牛存欄多少來證明自己富有與貧窮,因而,三江縣肉牛發展快,因此做出來的牛肉干色美味鮮,遠近聞名,暢銷區內外。
?
5、三江禾花鯉魚
禾花鯉就是在稻田里混養,不放任何合成飼料喂養的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地以良口鄉曬江村和洋溪鄉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這里的保水田長年放養鯉魚,有冬魚春收、春魚夏收、夏魚秋收的傳統,有野外燒魚慶豐收的習俗。
?
6、三江竹筍
三江竹筍產在素有“廣西竹鄉”之稱的三江縣,境內山巒連綿,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無污染,水土條件可謂特佳,所產的各類竹筍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譽區內外。
廣西茶葉品種比較多也比較好,產量也非常大,而且茶葉的品質及口感也不錯,各茶葉品排名看:
花茶:桂北的桂花茶
紅茶:廣西紅碎茶
黑茶:蒼梧六堡茶
綠茶:桂平的西山茶
橫縣:南山白毛茶,
凌云:凌云白毫,
賀縣:開山白毫,
昭平:象橫云霧,
桂林:毛尖,
貴港:覃塘毛尖。
較有名的是桂林的毛尖,為廣西特有富硒茶。還有漓江銀針茶也算名優特種茶。此外還有茉莉凌云白毫,堯山冰鮮烏龍茶,桂花茶等,1998年~2004年又創制了“桂林銀針”、“桂林三青茶”、“漓江翠茗”、“桂香1號”、“桂香2號” 、“漓江白毫”等產品茶。 在桂林龍勝大瑤山還有特產--蟲茶。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謝謝!
1把木棰,1個鐵鍋,1碗茶葉,慢慢敲打出逍遙自在的桂林生活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比桂林的名氣,外地人了解桂林油茶的人并不算多。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驅濕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區的少數民族根據山地潮濕、瘴氣陰重的地理環境而發明的一種保健飲品,其中的茶葉自清明谷雨期間采摘,含有豐富的茶堿,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生姜驅寒濕;大蒜消毒;花生米能夠補充能量。在桂林,潮濕天氣比較多,打油茶可暖身御寒、提神醒腦、幫助消化、解除疲勞。
據記載,桂林長壽人群中,多有喝油茶的習慣。當年令乾隆皇帝下江南胃口大開、口舌生津的“爽神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食后寫下詩句“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沖出安昌春”。可見對油茶的贊譽,自古有之。
桂林油茶的工具、選料、制法、喝法都非常獨特。打好的油茶可以加入米花,米果,馓子,蔥花。再搭配蝦片,炒粉,粉利,肉粽子,艾葉粑,南瓜餅,船上年糕等主食,約上三五狗肉(桂林人稱狗肉為好朋友)坐在一起聊聊板路(板路意為聊天),好不悠哉。
先說工具,一只小鐵鍋,一把小木棰。小鐵鍋,但鍋口很小,約同大湯碗口,且鍋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小木棰靈巧又別致,狀如大小搟面具,但前端延伸出與相垂直的一小段,以作敲打之用;選料,須選用土茶,就是未經加工過的茶葉,不然,就會失“打油茶”的風味。蔥、姜、蒜頭、鹽是必備的。沏茶需用泉水已為茶經之事,然“打油茶”又一特別之處是以肉骨湯代泉水,自然是茶味別出。制法又很獨特,鐵鍋燒熱,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蔥段、姜片、蒜頭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過的土茶。“打油茶”必須用木棰反復敲打,方能使風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湯,加適量鹽,俟燒滾,倒入小碗,加上蔥花,放點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紅綠點其間,誘你一喝為快。
桂林地區喝“打油茶”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杯苦,二杯夾(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嘗,好好領略。“打油茶”有祛寒濕、提神、飽腹之功能。桂北地區濕度大,礦工頗多,喝“打油茶”便成為當地百姓的飲食習慣,亦是他們用來待客的一種,客人圍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爐,“文君”當爐,當眾操作,一杯接一杯,頗有風味。如今,“打油茶”不脛而走,流傳廣西數地,倍得人們青睞。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桂林油茶,以后去桂林玩的時候也去試一下吧。在桂林,最會喝油茶的當屬恭城人,幾乎家家有喝油茶的道具。桂林市區也有幾家不錯的油茶店,具體的位置大家可以搜一搜。
這就是打油茶全部工具:木棰,鐵鍋,漏勺,然后從左往右依次是蔥花,米花,米果,土茶,姜。這些算是一個標配,如果還要吃別的,就看個人喜好做搭配了。
這是我的一個鄰居阿婆,人極為和善,平常閑來沒事喜歡在小區里面打打油茶,叫上親戚好友,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好不熱鬧。我也蹭吃蹭喝過幾次,老人家打得確實不錯。
打油茶之前把茶葉洗洗泡泡,一般之前5-10分鐘就可以了,姜、蔥準備好鍋燒干后先下茶葉、姜、蔥頭翻炒至水分干然后放油,繼續翻炒,等到看到鍋底有一層茶末黏在上面,茶葉飄香,此時特別注意不要湖鍋,加水待開,加入鹽即可。如果喜歡辛辣一些的話,就多放點茶葉,或者加個青辣椒一起打。有些家庭希望喝的油茶清熱一些,會加點綠豆在里面一起打。一般 鍋用錘頭打的次數稍微少一些,因為 鍋最苦,很多人不喜歡,第二鍋最澀,第三鍋開始就好喝了。一般打油茶有個一二分鐘就可以了,就是手拿油茶錘頭要不停的翻炒和打,把茶汁和姜汁的味道打出來。
蔥就是我們說的蔥花,前面一節綠色的葉子切碎了,等茶上鍋以后直接放入碗中的,蔥白放到茶鍋里和茶葉一塊打。3-4個人喝的話,一般家里吃飯的小碗,放水泡漲的茶葉約占3/4碗即可,姜的話,三個手指頭般大的姜塊就可以了,前幾次先試試看,個人口味不同,如果覺得味道太濃太辣了,就相應的減少各個材料的分量。
漏勺里加的是搗碎的花生碎
打好的油茶煮起來非常的香,很遠都能聞得到。
看老人家笑得那么開心,就知道打油茶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情。
打好的用漏勺過濾一下。
你看這茶湯,色澤金黃。有些好的茶葉,打出來的油茶偏黃偏綠就是比較好的茶葉。油茶打出來偏褐色就是稍微次些的,不過剛開始打油茶,跟技術也有一定關系。
全部做好了老人家喜歡放在電飯煲里保著溫,這樣每一個先后到場的人都可以喝到熱熱的油茶,油茶店的油茶是放在開水瓶里的,每個桌放一瓶,要喝自己倒。
這是自己搭配的一些米花,米果,馓子
油茶開喝了,旁邊還有煎好的船上年糕和一大堆豐富的小吃。
如果你能找那么兩三個喜歡喝油茶的朋友一起,就好玩了,人喝的就是個氣氛。
這個是船上年糕,口味的咸的,加了荔浦芋頭,臘肉,木耳等配料,用青蒜染色,煎好以后味道極其好吃;推薦噢!
這個是桂林本地特有的大肉粽,里面包的是腌過的肥肉,煮好以后入口即化, 里面還包有板粟,綠豆,蕓豆等。
價格不貴,幾塊錢一個,用料實在,胃口不太的人一個就夠了,也是可以煎來蘸料吃的,不同的口味。
這個也是咸味的船上年糕。
這個是加了紅糖,花生做的甜味船上年糕,煎好以后也是香得不要不要的。我個人比較喜歡吃這種
好多地方都能喝茶的。茶莊,茶吧,咖啡廳等都可以喝茶的,夏綠地也可以。最大的清茶館是敬和軒茶館、最大的會所茶館是半壁江山。
適當喝茶可以止渴、消暑、除痰、提神、殺菌消毒等。除此之外,飲茶還可以 某些疾病,可以說茶是一種天然的養生飲品。
?第十三屆“桂茶杯”名優茶評比活動于4月22日在廣西茶葉科學研究所落下帷幕。據悉,全區共收集綠茶、紅茶、白茶、六堡茶茶樣60個,共評出7個(綠茶2個、紅茶2個、六堡茶2個、白茶1個),一等獎10個(綠茶3個、紅茶3個、六堡茶3個、白茶1個),優質獎16個(綠茶5個、紅茶5個、六堡茶5個、白茶1個),獲獎率約為55%。柳州共獲獎8個,其中,3個(綠茶1個,紅茶1個、白茶1個),一等獎1個(紅茶),優質獎4個(綠茶3個、紅茶1個)。獲獎產品在4月23日開幕的“2021廣西(桂林)茶葉展銷博覽會”開幕式上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領導、組委會專家為獲獎企業頒發獲獎證書。
全州可以種茶葉啊,特別是在全州的東山瑤族鄉,哪里的地質很適合種茶葉的,東山有兩個大型的茶葉場,哪里的茶葉曾經在東南亞茶葉比賽的時候的過獎,被命名為云霧茶來的。